長億六街透天金店面
收租或自用皆可
周邊商圈熱鬧
黃昏市場+夜市
附近長億高中
南太平商圈介紹
都市計畫我們可以分南、北太平來看。其中北太平大多為住宅區,僅一部份為工業用地,由中山路、樹孝路、勤益科大周邊組成生活圈,相較之下南太平住宅區則靠中發展,左右側的農業用地及工業用地較多,因此較無法倚靠外部的機能,區域分別為以區公所、小鎮夜市周圍的太平舊市區組成生活圈,南太平工業產業發達,佔本區總就業人口約40%左右。台中市區內捷運,規劃有3條線路,分別是綠線、藍線、以及橘線,這3條目前僅綠線完工通車,其餘線路動工日期目前都沒有定論,也包括近期討論度很高的藍線,因沙鹿段有通過大甲斷層等因素,頻頻被環評打槍。不過很多人不曉得,這條藍線的另一個方向還會延伸到太平區,銜接大平霧線(紫線),也就是我們要介紹的屯區捷運。藍線延伸線:在台中市政府的屯區捷運的規劃中,藍線延伸線的優先性,會優先於環狀的紫線(大平霧線),因此未來如果太平區內的第一條捷運,就會是藍線的延伸線。規劃上,採地下化方式,主要會經過南太平的中興路商圈,並設立三個停靠站,分別為P19(太平)、P18(太平運動場)以及P17(三叉)。從太平路、中興路、再轉東平路。規劃上,採地下化方式,主要會經過南太平的中興路商圈,並設立三個停靠站,分別為P19(太平)、P18(太平運動場)以及P17(三叉)。從太平路、中興路、再轉東平路。大平霧線(紫線):名稱分別是從大里、太平、霧峰三個區域各取一字而來。主要是與北屯綠線連接,進入大里區後轉為東西向,與綠線大慶站,以站外轉乘方式連接,形成環狀路網。共設置16站,路線長度約15.7公里,採高架化形式。目前在太平規劃5個停靠站,分別為P04(坪林橋)、P05(太平區公所)、P06(溪洲橋)、P07(太平)、P08(永成)。其中太平站為紫線和藍線的共構站。兩條路目前的進度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,不過交通局希望藍線延伸線能跟藍線同時完工,因此延伸部分有機會加速進行,一旦完整通車,可大幅提升太平與市區的連結性。
而相較於藍線延伸線,有進入到南太平的市區,大坪霧線的規劃看似有貫穿太平人口最多的西側,但仔細研究路線,卻會發現走的是環河的祥順路,離主要商圈或人口密集區仍有一定的距離,如果未來的規劃沒有改變,捷運的效益是不容易發揮的。
相較於捷運,市民大道的開通,是短期內對於太平生活便利性提升較大的項目。太平以往給人的印象是人多路小,核心道路無法負荷龐大的車流量,如果不走快速道路的話行進緩慢。因此政府規劃了太平第一條的24米道路-市民大道,以西北到東南的方向,從旱溪東路穿過樹德路、中山路,可連結上台74的太平閘道,然後再到宜昌路/樹孝路,最後再通往環河的祥順路。如果透過祥順路轉接到新平路,可一路通往南太平的中興商圈。整體的規劃如果完成,將可以把太平的中山、樹孝和中興三大商圈串聯起來,並分散主要道路的車流。
目前樹德路和旱溪東路二段的部份,尚未動工。但樹德路至宜昌路的路段已完工,另外預計在2022年底,宜昌路往祥順路的部份就會開通,主要的路段算是完成,三大商圈將得以串連。
20多年前,太平垃圾無處可至置放,將垃圾堆積於當時新光橋附近,形成一個約3公頃的垃圾山,直到2013年終於開始廢棄物清除工程,前市長林佳龍任期時更編列11億預算,把30萬噸廢棄物清理走後,並將土地規劃為環保公園;目前公園將規劃共融遊戲區、中央草坪、寵物活動區、土丘森林,還有籃球場和停車場等設施。太平原區公所位於南太平的中平路上,過去區域人口數僅為6萬多人,因此區公所規模較小,但如今太平人口已達到19.5萬人,公所員工由50人新增至170多人,辦公室空間嚴重不足,附近道路狹小,民眾辦公、停車空間皆不足。加上屋齡已有40多年了,且經歷過921地震後,屋體結構安全或有疑慮,因此市府將區公所轉移至樹孝/宜欣生活圈廍子溪邊,附近腹地廣大可使民眾辦公更加方便。太平區大致上分成4大生活圈,包含前面有提到的新光生活圈、樹孝/宜欣生活圈、以及廍子溪以東的勤益科大生活圈,還有南太平的太平舊市區生活圈。
太平舊市區生活圈
區域特點:過去太平的行政中心,為太平區最早發展的區域,以中興路、太平路、以及長億路為主要道路,於原區公所周圍組成中興路商圈以及小鎮夜市,有太平唯一的量販店家樂福,區域內多為20年以上的透天民房,鄰近太平工業區。近年南側有大型的聯合自辦重劃區,使區域受到不少的目光。區域內多為20年以上的透天民房,新案甚少,不過在太平舊市區的南側,在長億國小周圍,有六塊新開發的自辦重劃區。












